(资料图片)
“公参民”教育改革启动以来,市委编办结合“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以“提标准核、系统内挖、跨层级借”等创新举措,用空前投入力度拔高教师编制上限,有序解决教育“民转公”改革编制缺口和人才流失等矛盾,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我市研究制定了《湘潭市中小学教师周转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原则,实行单列管理,主要用于学校按标准核定的教师编制满员后,因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失衡等,确需再引进、储备急需紧缺专业教师的情形。
与此同时,跨层级调剂教育编制。市本级统筹其他领域收回编制157名,一律向“民转公”学校倾斜,实现增配学位3000余名。2022年跨层级调剂编制200多名,专项用于教育大县“民转公”改革,坚决保住江声、云龙优质师资力量,全市1.8万余名学生实现稳定就读直接受益,同时间接留住全市其他领域高精尖端人才。今年又从市本级事业编制中跨层级周转40名事业编制给湘潭县委编委,用于帮助解决湘潭县中小学教职工结构性缺员问题。
此外,市委编办还采取多举措吸引优质教师。通过流动调配、直接考察、公开招聘等方式,公办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的96人全面回归,留住民办优质教师169人,吸纳名优教师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