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多次写信劝中国关闭天眼?怕中国找到外星高级文明?无稽之谈

信息时代中,最不缺的就是 假消息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一不小心就落入到假消息的圈套中,关键是自己还对此深信不疑。

或许你曾经见到过这样的一条消息—— “ 霍金曾经多次向中国来信,劝中国关闭天眼”


(相关资料图)

在近来,围绕着这个核心的, 一些换汤不换药的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一抓一大把。

如果有人直接跳出来说,这件事是假的。那可能就有人会反驳道,“难道你连霍金都不相信吗?”

霍金作为在全世界都很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家,在运用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研究中,在关于宇宙的探索上,都可以说是人类先知这样的存在。

这也就导致了一种现象—— 无论是什么消息,只要是冠上霍金的名号,消息的可信度就大大提升。

在这类“霍金劝中国关天眼”的消息中,撰写者言之凿凿、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事件的经过, 就好像有幸 作为来信到达以及翻阅的旁观者 。

但是事实上 何时来信 ? 信件大致内容 ?没有任何一个浏览量几十、几百万的视频 提及 到 ,而文中大量充斥着的关于宇宙的消息,其自带的神秘感又恰好容易让人忽视这封信的内容。

不过他们也为这个信息找到了一个极其具有说服力,且自带流量的支撑点——霍金认为“ 中国天眼很可能会在未来找到外星人,并为世界带来灾难 ”。

而他们的观众们,似乎也进入了他们的情绪之中。对这位已故科学家进行了“口诛笔伐”。

从身体残疾,就否认他贡献的人

连霍金是哪国人都分不清的人

在对于众多关于外星人的猜测与研究中,大家普遍都认同,外星文明是一种比人类文明 更加高级 的文明等级。

在这样的观念下,似乎找到外星人的确对于地球是一件灭顶之灾,毕竟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或许在外太空也依旧适用。

而坐落在贵州省的“中国天眼”,作为一个开创了“巨型望远镜新模式”,灵敏度达到了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 倍以上 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确有可能承担起找到外星人的重担。

这样看来,这条新闻乍一看来,每一个信息点都很合理。

如果没有用霍金作为吸引眼球的噱头,那么的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事实上, 霍金的确表达过“ 担心外星人洗劫地球 ”的相关观点

但是并不是在写给中国的“建议信”中,而是在2014年时,美国探索频道播出的一档名为 《跟随斯蒂芬-霍金进入宇宙》 的系列纪录片中。

霍金表示:“ 真正的挑战是弄明白外星人长什么样 ”。

外星人作为一种完全未知的生物,或许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级生物的形式存在,但同时也 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胁人类的智能生物 。

如果存在的外星文明比人类文明高级, 那么很可能就出现 “星球殖民” 的问题。

但是尽管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都 没有阻挡 霍金探索宇宙,找到外星人的脚步。

如果你曾经了解过“ 突破聆听 ”这个项目,那么你将会对“霍金害怕发现外星人”的这个消息有一个新的见解。

所谓“ 突破聆听 ”项目,是指在2016年正式开启的,由 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全额出资 以英国天文学家史蒂芬·霍金为 主导 的,一项长达十年,耗费一亿美金的 大规模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动

这项计划旨在动用包括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 绿岸望远镜 ,以及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的 帕克斯望远镜 等部分 全球最大望远镜

深入到宇宙中,去捕捉所有无线电波和激光信号,收听来自最接近地球的100万颗恒星传来的讯号并分析, 以“聆听”的方式寻找外星智慧生命

这次搜寻计划,是人类史上关于外星智慧文明的 最为权威 最为全面 ,同时也是 最为深入 的科学搜索。

在2020年时,“突破聆听”项目还真就搜寻到了一个特别的信号——可能来自于距离地球光年的比邻星的神秘信号,科学家把这串信号称之为 BLC-1

这串信号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占据了一个极其狭窄的无线电频谱。

这个只有982兆赫的线谱,按照目前地球的认知水平来说, 还没有任何自然方法 ,可以将电磁能量压缩到这样狭窄的一个单一频带频率中

现在看来,不得不说,霍金在对于探索宇宙,寻找外星文明智慧的领域中,十分具有先见之明。

尽管在外星文明智慧的搜寻中,美国NASA等机构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就一直都置身事外。

在“突破聆听”项目的推行中, 中国天眼(FAST)也参与其中。

“突破聆听”项目正式开始推行后,在2016年10月12日时,曾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NAOC)签署了一份“ 谅解备忘录 ”,希望能够在未来有所合作,将中国天眼引入到射电望远镜网络中来。

尽管“突破聆听”项目汇集了全球多个权威性的机构,但是中国天眼仍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眼曾经 成功的接收了功率为1019瓦的信号 。这个能量远高于整个地球年消耗量的信号,为人类靠近大规模的外星文明智慧,增添了极大的助力。

中国天眼的优势,不仅仅只存在于 观察区域的广阔性 ,还在于其 收集区域信号的有效性 ,以及 对于低频射电波段的灵敏性

与VLA,Effelsberg,Arecibo,GBT等其他望远镜相比起来,中国天眼的最大有效孔径为300米,由此也形成了一个直径为300米的抛物线,在L-波段形成了最大的信号收集区。

如果与先进的接受器一起使用,就为 天眼提供了最佳的点源增益 ,就类似于SETI信号。

对于观察密集区域,天眼也有其独特的功能—— 19束可以指向不同方位的单独光束 ,组成了天眼完整的数据收集系统。

这些单束接收器的带宽比FLAN上可用的1050-1450带宽大得多,它们的范围从A1(70-140 MHz)到A1(2000-3000 MHz)不等。

将视线定格在宇宙的那些天文学家们,通过这些接收器的特别频谱宽度,就能够接收到使用其他望远镜所无法检测到的信号。

中国天眼 在霍金主导的 寻找外星人的“突破聆听” 计划中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还传出“ 霍金害怕中国天眼发现外星人 ”的消息, 可笑的同时,更多是可悲。

之所以每一个与霍金等家喻户晓的科学家沾边的新闻,都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主要是因为包括霍金在内的这些伟人们,对于全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新华社报道: 霍金逝世时,中国天文台射电天文学部 首席科学家 李菂 在霍金逝世 后说过, “科学家个人的好奇心与全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每向前迈出一步,无论多么小,对于世界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方面,霍金教授为所有中国科学家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如果不是霍金在广义相对论和黑洞方面的研究上做出的贡献,或许我们现在并不会围绕着“是否应该寻找外星高级文明”而争论不休。

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其实并不只有霍金孤独前行。

仰望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浪漫,在历史长河中,每个国家都出现过耀眼的新星。

说起在天文学上做出贡献的新星们,就不得不提一提 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 —— 李菂

能够被冠上首席科学家的称号,他实至名归, 因为他就是我们中国的 天眼之父

美国宇航局空间红外天文台(Spitzer)开放项目 世界最大空间望远镜(Herschel)开放时间重大项目 、以及 射电波段的前沿天体物理课题及FAST早期科学研究 等项目研究中, 李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在对宇宙的探索中,曾有两次接收来自到黑洞的,周期约为秒的微弱射电脉搏。

而在2021年1月和2022年6月的这两次来之不易的观测中, 李菂均是共同作者

在2021年时,李菂团队还首次成功探测到了 HINSA的塞曼效应 ,为解决作为“ 恒星形成的三大经典问题之一 ”的 磁通量问题 奠定了基础。

正是这些为了将目光投入到更加深远的宇宙中而埋头苦干的科学家们,才将宇宙的神秘面纱一步步褪去。

这些铺天盖地的、以霍金为噱头的假新闻,也从侧面折射出了一个社会现状。

营销者往往关注的是每条新闻能够带来的 直接收益 ,对于这些有着极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却 缺乏了必要的尊重与保护

霍金的一生,原本就是一个在病痛的废墟中开出绚烂花朵的奋斗史。

21岁就染上“卢伽雷氏症”的霍金,却写出了被誉为“ 所有顶级科学家必读文章 ”的 《宇宙膨胀的属性》

后因为病情恶化彻底失去说话能力,只能用仅有的、尚且完好的两个手指在键盘上敲出相应的句子,却依旧在1988年出版了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这样的坚韧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绝对值得敬重,更何况还是一个为人类的进步具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呢?

可以说霍金 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试图去证明宇宙中真的有高级文明存在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霍金辞世仅有5年的时候,却有人 为了博眼球去否定了霍金的毕生追求 他的残疾,成为了一些人 恶毒的笑料 ,他的贡献, 因为他的残疾而被人否定

还有比这更为让人感到 悲哀 的事吗?

如果昨天的你,看到的是那些文章和视频,你又是否可能会相信呢?

还是那句话,网络上的消息就如同鱼目混珠, 如何分辨出真假消息,如何避免被假消息带偏 ,都值得所有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霍金的科学成就究竟有多大?》

2《珠联璧合!“突破聆听”与“中国天眼”携手探索外地文明》,天文在线

3《中国聚焦:史蒂芬·霍金在中国哀悼》,新华社

4《全球残奥会哀悼史蒂芬·霍金,赞扬他的工作和遗产》,新华社

5《跟随史蒂芬·霍金进入宇宙》纪录片

关键词

注: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京华在线网致力于资讯传播,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我们|www.jinghua.1s.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版权为京华在线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