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卓远
建筑行业非常古老,近2000多年没有重大变革,这个产业链上的生意模式一直延续传统,波澜不惊。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行业的变革。今天的建筑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分散的、基于项目的建设过程。可以预见,未来的建筑生态系统会有一个更加标准化,更统一和集成化的建设过程。在这一建筑业正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做好准备,才可能抓住这份红利。在这场变革中,有一个正如火如荼发展的行业——装配式建筑。本期《卓远研报》就对这一产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产业链全景式的分析,试图揭开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神秘面纱,为城投企业抓住建筑行业的新投资机遇指明方向与路径。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大量的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优势众多,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标志:一是节能、环保、节材;二是品质好、工期短;三是全寿命期成本低,后期方便维护。
【资料图】
1、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2015年以后,我国装配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方面体现在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总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其占新开工房屋面积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体现在装配式建筑及配套产业(清洁能源、一体化装饰、智能家居等)的总产值快速增长。
据公开资料测算,若假设2020年至2025年新开工建筑面积年增速为5%,装配式渗透率每年提升3个百分点,预计到2025年全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20.71亿平方米,复合增速超20%,按每平米2300元的报价估算,市场规模近5万亿。
我们认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快速成长期的起点自我国2016年颁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行业进入成熟的时点大约为2025年,届时我国整体的建筑装配化率约为30%。整体来看,当前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具有供需快速增长、行业准入门槛提高、龙头企业及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的特点,具体如下图:
表 1-1装配式建筑行业生命周期
2、政策加码、利润提升双驱动
我国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驱动。 2014年开始,国内连续多项重要政策文件,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2016年,国办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30%。文件打开了装配式建筑的行业空间。2017年住建部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分别大于20%、15%和10%。在标准与技术层面,多项装配式建筑建设、评估标准相继出台,各省/地区相继发布配套政策支持推进装配式建筑实施(重要行业政策请见附录)。可以看出,在这一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规模、配套产业产值、总产值自2014年起快速攀升。
表 1-2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住建部、华创证券
利润改善是驱动行业不断发展的另一动力。 传统建筑行业设计与施工常常脱节,而装配式建筑则是由设计管控全流程,企业在拿单之后可以通过完善设计环节、结合BIM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准确的成本预算、材料购买、构件加工、现场堆放及安装,极大地减少了材料浪费、实现规模效应。而规模效应的提升,往往就意味着行业利润的改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装配式建筑行业,从微观层面推动了行业的发展。